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召开湿地生态学科发展研讨会
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召开湿地生态学科发展研讨会

20221117日下午,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领导与湿地生态学科全体教师召开线上研讨会,讨论了新形势和新机遇下学科发展相关事宜。学院任忠诚书记、徐基良院长、刘晓东副院长出席会议,会议由湿地学教师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雷霆主持。



会上,院党委书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致辞时指出,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构建了保护制度体系,出台了《湿地保护法》,中国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制定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将陆续设立一批国家公园,把约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实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和湿地保护重大工程。中国将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湿地生态学科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近期,学院湿地生态学科的雷光春教授、张明祥教授在央视新闻、新华网、光明日报、焦点访谈等主流媒体上多次接受采访,充分展示了我院湿地生态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面对大好机遇,我们应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更加团结一起,凝聚力量,建立全新学科团队,紧紧抓住国家战略发展需求,贡献更大的力量。

学院徐基良院长指出,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刚刚闭幕之际,我们组织召开这次研讨会,意义重大。目前全国行业院校湿地生态学科发展非常迅速,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大好机遇,围绕国家新的战略规划,制定出新时代我院湿地学科的发展规划。在教学上,重点考虑专业建设、教学名师申报、一流课程和教材建设等工作;在科研上,积极申报国家及省部级重点课题,在洞庭湖、黄河口、白洋淀等国家重点湿地区域建立完善的科研基地,做出湿地人应有的贡献。

学院刘晓东副院长传达了学院对教研室工作和发展的重视,介绍了以“湿地保护法”的正式发布与实施、国际湿地公约COP14会议顺利召开、学校雄安新校区建设启动等事件为标志的新形势与新机遇,并提出了学院对教研室的殷切希望。

参会教师分别逐一畅谈个人感受,从湿地生态学领域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设、新形势下信息化教学模式探讨、湿地生态学本科专业培养模式和体系、湿地生态学学科建设前景与计划等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感想与建议。

通过本次会议,学院领导与湿地生态学科全体教师进行了深层次的沟通交流,明确了学科当前和未来的重点工作和发展方向。湿地生态学科将以此为契机,在学院的支持下合力推动本学科的发展建设。


撰稿:刘莹、雷霆

审核:任忠诚